首頁 > 社會影響力 > SDGs 若水對於永續發展的目標實踐 若水相信,每個「人」都有其潛能與獨一無二的價值,更有接受優質教育及獲得就業機會的平等權利。在台灣,身障就業議題即便在政府及公益團體長年努力下,身心障礙者的勞參率仍然偏低。 2009年起,若水將「打造多元共融職場及活化身障人力資產」作為組織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,透過可持續的商業模式,拉近企業與身障族群的距離,同時讓身障族群在成為數位工作者之際,逐步邁向經濟獨立和提升自我價值,翻轉社會大眾既有認知。 2015年,聯合國發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(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其中「SDG 4優質教育」、「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」以及「SDG 10減少不平等」,與若水多年來在社會創新上的實踐不謀而合。我們也期盼有更多企業和社會創新者,在迎上SDGs浪潮的同時,開始關注多元職場,一起打造兼顧商業獲利和社會使命的永續企業。 SDG4 優質教育 成立自媒平台,分享數位社會創新經驗 推動實習生計畫,培育學子實踐社會創新 開辦訓練及聘用合一的BIM職訓班 若水希望藉由過去十年在社會創新(Social Innovation)的實踐經驗,號召更多創新者一起形塑共好影響力。 除了透過自媒體「若水頻道」及在媒體「人才永續頻道」成立專家專欄,分享若水在「Tech for Good」社會創新思維及建立多元共融職場的經驗,也積極參與政府及民間各類型培力、競賽及倡議活動,包括School 28社會創新學校計畫、總統盃黑客松、資策會AIGO計畫及天下U20國際青年論壇等。 在人才永續的培育上,若水透過行之有年的「實習生計畫」,培育諸多年輕學子投入社創領域,讓「make money, make meaning」的核心價值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,為世界帶來不一樣的改變。 若水集結跨領域專業夥伴,設計出符合身障者需求的教育訓練課程,開辦訓用合一的BIM職訓班,並因應產業市場需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,讓身心障礙者能夠克服限制,在工作上發揮自我價值。 SDG8 就業與經濟成長 結合科技發展趨勢,打造身障科技職種 活化身障人力資源,增進數位經濟發展 若水致力在科技產業中,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科技的力量,為身障者開創全新的就業機會和職涯發展,同時也為企業客戶創造商業價值。 一份有生產力的工作,除了能為身障者帶來經濟上的改善外,更能帶來尊嚴和自信。2013年,若水開創BIM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)整合服務事業部,培力身障者成為BIM工程師。之後更結合AI發展趨勢,培訓長期居家的身障者成為AI數據標註師,並提供遠距工作機會。 SDG10 減少不平等 形塑企業文化,建立多元共融的團隊 建立完善員工支持系統(EAP),打造無礙友善的職場 研發職場科技工具及創新工作流程 要真正做到消弭不平等,必須先看見不平等的本質。在多年經驗下,若水觀察到「身體的限制」 以及「外在環境和標籤」是身障就業中的核心問題。 為此,我們重新設計工作流程,並投入職場科技工具的研發,設計對身障者友善的UX/UI,同時也持續優化無障礙工作環境,包括員工減壓休息室及職場協助員、職能治療師的規劃和設置,讓身障夥伴得以降低身體限制,發揮工作潛能。 除此之外,更導入員工支持系統(EAP),致力於打造友善平等的職場環境,建立多元、公平、共融即可及性(DEIA)的企業文化,透過創新員工活動(心理諮商早餐會、共融運動會、工作坊等),強化夥伴間的理解、同理和尊重,在建構出職場心理安全感的同時,也能消弭身障和非身障的界線,創造落實真正的職場共融。 用科技的力量,為好事創新